第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于在河南落幕。本届国赛,广东选手共获得14金8银9铜80优胜奖的佳绩。
值得注意的是,广东预计有66名选手(包括代表国家有关行业参赛选手)入围52个世赛项目国家集训队,入围项目数量占比约80%。
广东技能健儿取得佳绩
本届国赛,广东选手共获得14金8银9铜80优胜奖的佳绩。66个世赛选拔项目中,广东选手获得13枚金牌,居全国首位。据统计,广东预计有66名选手(包括代表国家有关行业参赛选手)入围52个世赛项目国家集训队,入围项目数量占比约80%,为广东省备战参加明年将在上海举办的第48届世赛打下良好基础。
本届国赛,广东省获奖项目不仅有工业设计技术、数控车、CAD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等先进制造业项目,也有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等新兴产业项目,还有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商品展示技术等现代服务业项目,高度契合广东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
其中,制冷与空调、数控车、CAD机械设计、工业设计技术、网络系统管理、移动应用开发、平面设计技术、珠宝加工、商品展示技术等9个项目连续3届国赛夺得金牌,实现“三连冠”;在6个世赛新增赛项中,广东选手拿到了软件测试、数字交互媒体设计2个项目的金牌;广东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职工选手郑飞获得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项目铜牌;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项目选手、来自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张天煜获得最佳选手奖,既展现了广东技能健儿的精湛技艺和职业风采,也充分展示了广东制造业当家、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雄厚实力。
政策为纲 生态为基
从制造业起家到制造业当家,广东始终将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发展基石,凭借全方位的培育体系与保障机制,造就了规模宏大的技能人才队伍。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数达2201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827万人,占比37.6%,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政策先行构建制度保障网。广东高规格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广东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专项编制职业技能培训“十四五”规划,更制定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地方性法规《广东省技能人才发展条例》,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筑牢法治根基。通过实施“技能照亮前程 人才赋能产业”行动,构建起人社统筹、多方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政策闭环。
产教融合激活人才培育链。广东率先推出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实施办法,瞄准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打造融通体系,相关经验获国家推广。自2023年起,已遴选建设171条生态链,吸引华为、比亚迪等链主企业及3170多家链员企业、430多所院校参与,带动65万人次技能劳动者培养及22万人次技能评价。
多维培训搭建成长快车道。全省146所技工院校每年培训超130万人次,与千余家知名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年输送人才超17万。1400多家民办培训机构年培训规模破百万,辅以65个国家级培训基地、6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及32家产业就业培训基地,构建立体培育网络。广东远程职业培训平台提供15大类4118个课程,累计参训超2400万人次,实现“互联网+”技能提升全覆盖。
保障激励营造成才好生态。广东推行“新八级工”制度,累计评聘首席技师40名、特级技师535名,打破职业晋升天花板。针对重点产业制定薪酬指引,实现技能岗工资增幅高于管理岗、专技岗,更以各类表彰树立标杆。通过构建多层级竞赛体系,每年开展超100项赛事,并推动世赛冠军变身“技能明星”,让“劳动光荣、技能宝贵”蔚然成风。
文 | 记者 周聪 通讯员 粤仁宣
图 | 记者 蔡嘉鸿